各学院: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团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决议》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中不断贡献青春才智,根据学校党委和团市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活动主题
建设美丽中国,师大学子绿色行
2、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办实事、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专业优势,把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带入祖国的山区、老区、城区和社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学思相融、知行合一,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3、活动对象
上海师范大学全日制在校生
4、活动时间
2013年1月21日——2013年2月22日
5、活动板块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要做到“四个提升”,即提升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环境观、生态平等观和生态道德观,让学生成为实践和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鼓励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居住地为中心,以课题组或项目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紧密结合主题或专业撰写调研报告或访谈笔录,突出活动过程与感受,鼓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创新元素的作品。活动主要分以下三个板块:
1) 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聚焦老区(山区)自然发展
大学生要利用假期,围绕学科专业前沿问题、社会热点、民生需求等开展调研、形成报告。可针对生态安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等选题进行调研与分析,并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校鼓励学生可以紧密结合家乡所在地及其邻近地区采用参观寻访、实地考察、单位实习、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
2) 关注科学发展建设,促进城区和谐发展
以“城市中的绿色”为主题,鼓励大学生积极发挥创造性,从喧嚣的城市中寻找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垃圾处理的亮点,进一步贯彻十八大“美丽中国”主题,弘扬低碳环保精神。活动采用DV、相机、手稿等形式,真实的记录采访历程以及事迹。相关学院和专业要积极参与,让大学生掌握新知识、新科技,养成健康、环保、绿色的生活习惯,带着生态文明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意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实践和传播生态文明的生力军。在实践中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作品,优秀作品将投放到加油网和各大主流媒体上,放大宣传效应。
3) 关注温暖人文建设,推动社区文化发展
组织大学生以各级团组织为单位,整合“上海师范大学志愿者总队”的品牌优势,积极发挥“爱心学校”的载体作用,大力开展社区老百姓所关注的文化活动,把生态讲堂、绿色公民、低碳出行等各类公益服务送进社区,形成“一团一志愿、一团一文化”的格局。学院可采取团队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自身和市民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关注各类社会民生问题。在服务中学院要发挥组织凝聚力,在大学生中弘扬公益精神,培养奉献爱心、投身公益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参与形式
在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选择团队实践、个人实践两种参与形式。学生必须为上海师范大学全日制在校生。
1、团队活动由学校有关部门、学生联合会、民管组织、学院团学组织、学生社团等集体形式进行组织,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区域或者活动主题、有1个专题调研、科研攻关或社会调查课题,有预期的实践成果,集中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最终每个团队形成1篇专题调研报告、社会调查报告或科创立项汇报。
2、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个人挂职锻炼的形式参与寒假社会实践。学生个人通过学院介绍、家长联系、社会应聘等形式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社会角色体验及专业素质拓展活动。挂职锻炼活动有利于加强社会需求与学术科研的相互结合,增进学生职业阅历,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3、本次寒假社会实践实行项目申报、自主立项、校院结合的方式。凡专项采访类、社会观察类、公益服务类、生态建设类项目均可申请一般项目、重点项目或特设项目。项目申请批准后将获得一定经费的资助。各学院团委要紧密依托党、团组织、社团等按项目组建实践团队,每个学院须申报至少1个特设项目、至少3个重点项目。具体申报事宜可查阅《上海师范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申报细则》(附件1)。
三、保障及支持
请各学院根据本意见的有关精神,对本年度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认真研究,本次寒假社会实践项目的发布、申请、展示及汇总将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志愿者专网(shnu.volunteer.sh.cn)开展,并结合各学院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安排,做好今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员、组织、宣传、总结和表彰工作。
在寒假社会实践过程中,校团委有专人值班,负责处理和协调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值班电话和相关负责人联系方式将向社会实践团队公布。
联 系 人:万 瑾 杨纯婷
联系电话:64322637 64322638
邮 箱:hanjiasheshi2013@126.com
附件: 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