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于11月7日-13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本届“挑战杯”以“挑战筑梦、科创报国”为主题,共有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大学生参加竞赛,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初评和复审,共有213所高校的449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我校团队在本届“挑战杯”国赛中再次斩获特等奖1项,同时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首次捧起优胜杯,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11月15日,校党委书记林在勇、校长朱自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总会计师曹光明一行看望载誉归来的参赛团队的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并与师生亲切交流座谈。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团委书记。会议由校团委书记潘黎勇主持。
一、科创育人,激发热情立雄心
林在勇代表校党委向全体获奖学生、指导教师和组织者表示热烈祝贺,指出此次“挑战杯”大赛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师生同心戮力的成果,极大彰显了上海师大学子拼搏奋进的意志品格和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林书记以自己参与“挑战杯”赛事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同学们要把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竞赛精神转换成专业学习的不竭动力和创新创业的顽强斗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担负起师大青年应有的时代使命。同时,他强调应以“挑战杯”赛事为契机,改良和优化相应的体制机制,切实提升我校科创实践育人的工作水平。
朱自强高度肯定和赞扬我校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组织者在整个“挑战杯”赛事中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他鼓励上师大学子无论参与何种竞赛,无论面对怎样的对手都要毫不畏惧,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只要坚持奋斗,永不懈怠,就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不仅在“挑战杯”竞赛中,朱校长号召同学们要把这种顽强拼搏的竞赛精神贯彻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我校正处于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应该将个人奋斗融汇到学校的发展建设当中。
葛卫华回顾了我校大学生科创工作的发展历程,细数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他指出,科创之路犹如登山,一开始难免望而生畏,但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面对竞争者要有敢闯敢拼的冲劲和奋勇争先的信心,遇到挫折须有永不言败的斗志和攻坚克难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攀峰登顶,成就一览众山小的光辉图景。葛卫华副书记希望本届竞赛团队和组织者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为下一届“挑战杯”和我校的大学生科创实践提供有效的工作借鉴。
曹光明讲到,“挑战杯”赛事既是高校培养青年科创人才的摇篮,也是一所高校大学生科创水平的重要体现。我校学子在本届“挑战杯”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说明我校近年来在大学生科创工作方面的显著进步。同时,应该注重发掘大学生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合适的优秀成果落地转化为创业项目,开拓以创新助力创业,以创业带动创新的双创工作新局面。
二、扎根实践,历尽千帆迎挑战
“挑战杯”参赛团队的同学们发扬奋斗进取精神,一路披荆斩棘,从市赛闯到国赛,既收获了成绩,也收获了成长。《科学育孙万家行——祖辈教养“2+X”课程开发与推广》是本届“挑战杯”国赛上海高校所获7个特等奖之一。项目负责人俞峰回顾了该项目如何从“知行杯”走到“挑战杯”市赛、国赛的历程,他代表团队成员向学校、学院及相关部门在备赛和竞赛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达感谢。教院学子将继续跟进项目推广,希望让科学的育孙理念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为构建科学的祖辈教养体系贡献师大学子的智慧。
《依托地方历史资源的儿童绘本创作与实践研究——以上海为例》是学校唯一入围国赛决赛的本科生项目。项目负责人马雨佳介绍,团队成员在挑战路上历经重重考验,依然秉持初心、上下求索,认识到自己在传承与发扬中国历史文化工作上的使命和担当。《异化与回归:城市电动自行车废旧电瓶回收现状调查及基于利益联结的溯源回收系统建构》项目始于对社会治理的痛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负责人华旭晨讲述了自己和团队成员与项目共同成长的经历。他认为,参加“挑战杯”不仅仅是为了最终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个人在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丰富收获。
《静默夕阳: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老人自杀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关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老人自杀现象。项目负责人包莉莉讲述了团队如何在邢海燕教授带领下奔赴河南农村开展田野调查的故事,正是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才最终科学地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策略。她表示,关心弱势群体,关注国计民生是当代青年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国家公园跨界协同保护模式研究——基于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案例》项目聚焦钱江源国家公园及其毗连地区跨界管理难、保护与发展难以协同的问题。翁苏桐介绍了该项目的缘起及其进入“挑战杯”国赛的发展过程。她认为通过这个项目,每一位团队成员已经自觉成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并计划在跨界协同保护工作方面继续做新的尝试,积极参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三、鼓励创新,协同共进求真知
“挑战杯”备赛期间,每个项目的指导老师都倾情投入,全程指导,付出了大量心血。教育学院徐雄伟老师与环地学院付晶老师在座谈会上讲述了自己的指导感受。徐老师坦言,每次科创项目的指导都是一次全新考验,但自己却乐此不疲。在他看来,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埋头做科研,应该带动学生一起投入科创实践,尽力为学生引介资源,搭建平台,以赛带学、以学促赛,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
付晶老师围绕如何培养大学生科创人才谈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一定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教学落实到科创实践中。教师应时刻着眼于学科前沿,为学生提供有价值潜力和开发前景的学术内容,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引领他们在科研实践中迅速成长。
挑战筑梦、科创报国。第十六届“挑战杯”虽已落下帷幕,但上师大学子的科创激情不但丝毫不会减弱,反而更加高涨。同学们必将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水平,开拓创新,奋斗不止,从一个台阶迈向更高的台阶,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用崇高无畏的挑战精神去铸就高水平大学的师大梦,去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