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到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29 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明确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作为国家战略正式实施,并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发展的新战略。他强调中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11月6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首届地球文化节开幕仪式在奉贤校区铁皮咖前草坪正式举行。校学生工作部部长韩刚、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何佳、校团委老师及全校师生代表参与了本次开幕式活动。
首届地球文化节以“做绿水青山守护者”为主题,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积极鼓励学院青年践行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理念,呼吁青年以己之力为国家、城市和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活动的开展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和垃圾分类两大关键词,依次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生态地理科普政策知识展板讲解、Trash Challenge 第二季环保主题活动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融入新媒体方式,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观点和方法,让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尚。
活动中,校学生工作部部长韩刚、院党委副书记何佳为地球文化节 LOGO 揭幕。
地球文化节 LOGO 设计以绿色为主基调,整体造型以地球与绿水青山的动态联接为核心概念,蓝色的经纬线与绿色的山水画组成了地球的主要色彩,勾勒出来的大写字母 G 的线条既寓意 Green 绿色,也代表 Globe 地球的首字母,开放式的地球经纬线条代表开放和共享理念,蕴含人类发展过程中以生态绿色为底色,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建设地球美好家园的寓意。
开幕式上,本次地球文化节中的特色环保主题活动—Trash Challenge 第二季正式发布,活动由 Trash Challenge 第二季、Plogging 环保跑、生态科普微课堂系列活动组成,参会嘉宾为活动参与同学颁发接力棒、号码牌和生态书,其中接力棒象征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持续传递和汇聚,号码牌代表用脚步跑出绿色生态之路,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生态书意味着生态科普知识和价值观的传播,三项特色活动的开展旨在鼓励青年人用时尚的方式诠释绿色和创新的发展理念。
在活动现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等生态文明教育相关内容的展板讲解活动引得路过的同学老师驻足,这是我院学生从科研课题和科普知识入手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同时,结合当下垃圾分类这一热点话题现场开展了垃圾分类科普及相关游戏环节,并以创意传单集章卡的形式吸引同学们参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同学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并分享到朋友圈,用来纪念这个不一样的地球文化节。
“做生态文明实践者,做绿水青山守护者”是我院响应国家战略号召,践行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足点,不仅需要我们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学院成立伊始便成立学院生态文明实践团,实践团秉持绿色、创新的理念,号召大学生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进行宣讲,同时开展各类生态文明活动,旨在将生态文明知识带给更多的人。实践团以垃圾分类为先例,通过新媒体和校园社区线上线下双平台,开展了 Trash Challenge 的绿色校园行动、垃圾分类进社区的绿色生活共分享活动、垃圾分类进中小学课堂的生态文明宣讲、绿色文创产品设计的助力生态文明活动、长三角地区垃圾分类及生态环境现状调研以及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发等生态科普活动。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从垃圾分类做起,用心呵护地球,让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在神州大地铺展开来,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