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辩收官凝思想,正反交锋见真章
观点沉淀显深度,文化辩题蕴力量
人文底色藏言间,逻辑碰撞绽锋芒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第28届“敏思杯”辩论赛决赛于2025年10月29日13:00-15:00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第三教学楼202举行。双方辩手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昂扬/孤独”展开辩论。
对阵情况
正方:2025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
反方:2025级历史学(师范)2班
教师嘉宾
人文学院团委书记陈若千
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荆鸣昊
人文学院2025级本科生辅导员梁佳瑄、谢梦菲
评委嘉宾
2019级上海师范大学校辩论队领队、上海师范大学教练
管世轩
2021级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顾问、上海师范大学校辩论队成员
张明江
2022级上海师范大学校辩论队领队、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领队
徐豪骏
2023级建筑与工程学院顾问、上海师范大学校辩论队成员
林子艺
2023级商学院顾问、上海师范大学校辩论队成员
余欣淳

立论与质询环节
正方认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中华文化昂扬前行的生动注脚。从文化传承的整体趋势来看,昂扬是主旋律,我们坚守文化根脉,从未孤独前行,而是始终朝着光明发展。文化的传承是从个体坚守到集体共鸣的鲜活体现,中华文化从来不是个体的独白,而是无数人共同书写的群体叙事,这份凝聚的力量让“念念不忘”终将收获昂扬的“回响”。
反方认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更多是坚持者自我安慰的幻象,其背后藏着中华文化特有的孤独。从过程来看,“回响”不过是偶然的激昂,多数坚守者都在漫长时光里独自跋涉,无人问津;从结果来看,那些默默坚守、上下求索的无名氏,用一生践行“念念不忘”,最终只留下孤独的背影;而本质上,世人所见的“昂扬”,不过是无数孤独沉淀后结出的少数果实。我们更应共情每一个应该被看到的平凡人,正视这份“念念不忘”背后的孤独。


对辩环节
正方指出文化传承的核心是向好与昂扬。这份昂扬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质。
反方则反驳文化的载体一直是具体的人、物、事,这份坚守本质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独。


结辩环节
正方首先指出,个体的“念念不忘”从不是独立的,而是融入社会的集体期待。其次,文化传承的核心是对文明延续的主动昂扬,不是被动等待回响,是主动创造回响。最后,所有集体文化实践都不是无意义的坚守,而是民族对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是对传承热情的具象化。中华文化从不是沉沦与苦难的文明,而是在“念念不忘”的积累中,最终达到“必有回响”的昂扬。
反方则坚持认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底色是孤独。第一,“念念不忘”的过程本就是孤独的跋涉。第二,回响从来都是偶然的激昂,恰恰是回响越响亮,越能反衬出过程中那些无人问津的孤独。第三,中华文化这份“昂扬”是无数人在孤独中沉淀、在困境中坚持的结果,是特有的“孤独土壤”孕育出的精神果实。更重要的是,这份“不问回响、只问坚守”的孤独,才是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力量。


比赛结果
获胜方:2025级历史学(师范)2班
最佳辩手:正方二辩李佳陈




言尽意未尽,辩落思犹扬
第28届“敏思杯”落幕
静待来年再论锋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