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10月27日20:30,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委员会与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中学(喀什六中)委员会联合举办“沪喀同心,文脉永续——以青春之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团课活动。
人文学院团委书记陈若千、团委副书记荆鸣昊、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薛焱丹、人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团支部、202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世承)4班团支部、人文学院入团积极分子,喀什六中团委老师李晶、吴慧敏、王鑫、任舒仪,喀什六中青年学子共同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人文学院以上班级团支部书记朱佳萱、叶子萱与团支部副书记吴佳妤、姚震共同主持。

朱佳萱、叶子萱分别化身“在上海的新疆老师”与“在新疆的上海老师”,以“饮食文化”为切入口开展互动教学。通过引导两地同学互选对方地区特色美食,直观展现沪喀两地虽相隔千里却心意相连的深厚情谊,生动诠释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朱佳萱、叶子萱以“非遗文化”和“文字文化”为重点,分别向新疆学子介绍以《雷雨》为代表的沪剧艺术特色,向上海学子阐释“疆”字蕴含的历史内涵与团结寓意,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感悟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特质。通过有鉴别地传承与扬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人文学院2024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2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部计划志愿者朱湘婷为同学们分享她亲历的新疆生活,朱湘婷的生动讲述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新疆民俗文化里的温度与韵味。随后,朱佳萱、叶子萱以“家访中的故事”为载体,带领两地的同学们走进对方城市的特色建筑与民俗文化,感受上海的石库门与江南茶礼,以及新疆传统民居的穹顶与艾德莱丝绸围巾,帮助两地青年读懂各民族生存智慧与审美追求的“立体史书”。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第15年。吴佳妤、姚震也向大家分享了上海文化周特色美食节、沪喀风尚美学展、小天中华文化学习机、百场轻音边疆行、“天涯共此时”时空传送门装置等典型案例,具象化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从文化共鸣到精神相依,这种跨越千里的紧密联结,让“沪疆朋友圈”升温为“沪疆文化圈”。本次团课活动的圆满举办,将持续引导青年学子坚定“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理念。未来,双方团委将持续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鼓励青年学子以青春笔触续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