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辞书典籍英译的文章学路径——以《尔雅》英译为例 ——李志强副教授专题学术讲座

发布者:郝思嘉发布时间:2022-04-15浏览次数:10

2022322日下午,学院李志强副教授以“ 辞书典籍英译的文章学路径—以《尔雅》英译为例”为题,为全体研究生做线上学术讲座。

 首先,李志强老师以《尔雅》为什么值得被研究展开讲座。李老师说到,《尔雅》被视为汉语辞书之祖,雅学之源;西汉就已经被列为治经必通之学,宋代列入儒家十三经,至清代归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可见其历史地位。遗憾的是,中外都没有对《尔雅》的系统研究和英译研究,对其价值的认识不够。同时,李老师结合自己的学术路径和对该问题的反思,解释了《尔雅》英译研究的意义,也为同学的学习研究提供了经验:1.在进行中西文化间对比时,要对某具体文化本体进行研究,才能真正进行跨文化比较;2.研究时要选取代表性作品进行对比。接着,李老师解释了“文章学翻译学”,并强调汉语辞书英译需要基于汉语的词汇特点,就汉语辞书而言,“做文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也不是写作,而是指一种文章类型的构建。《尔雅》的辞书功用多元决定了《尔雅》英译标准的多元化。要充分体现《尔雅》的辞书性质和功用,就要在现代英语语境中对译文加以“文章学”构建,要以充分展现《尔雅》文本所具有的多重属性和多种特点。紧接着,李老师对基于文章学的《尔雅》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基于辞书英译“义、体、气”三合原则,可演绎出《尔雅》译文的八种构建方法,即原文在场、汉字不译、义素匹配、语义解析、注疏英译、气韵呈现、语境溯源、义指注释。最后,李老师总结到,辞书典籍具有传统训诂学的独特体例,其英译还须基于典籍文本自身特点和渊源。辞书典籍的英文译本,要消除历史纵向空间的隔阂与文化横向空间的差异,就必须进行文本再创作和再构建。故此,其英译也需要寻找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路径,而西方译论多基于西语语言特点阐发,很难适用于汉语语言特点鲜明的辞书典籍英译。

        李老师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同学们讲解中国典籍的英译过程及需要注意的点。通过李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同学们对中国典籍的英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传统书籍的英译有了更大的兴趣。李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深受同学们喜爱,纷纷表示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