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杨明星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华英论坛

发布者:郝思嘉发布时间:2022-05-31浏览次数:16

2022525日晚,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院长杨明星教授莅临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英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为师生带来题为“外交话语的学科创建与体系建设”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高航教授主持,校内外近百位师生积极与会聆听讲座。

讲座开始后,杨教授首先谈及到外交话语学科创建的背景。杨教授指出,在2020年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话语秩序持续恶化。2021531日,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关于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讲话,并指出,在疫情期间,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匹配,我国的话语权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因此,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了外语界的重要使命与当务之急。在第一部分中,杨教授介绍了外交话语的历史发展和本质特征。我国最早的外交话语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西方的外交话语最早也能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代表作品之一,其研究领域已涉及城邦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杨教授还总结了外交话语的总体特征,即意识形态性、跨学科性、渐进性、延时性,其中的渐进性和延时性体现了外交话语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发展规律。因此,杨教授提出了外交话语学这个概念,并认为外交话语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在第二部分中,杨教授对外交话语学的学科布局和内涵建设进行了概述。杨教授提出,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外语学科的五大方向为外交话语学的学科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外交话语学的学科可以细分为五个分支,即外交语言学、外交翻译学、外交形象学与外交传播学、外交文学、区域国别外交话语。杨教授还系统地对各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方向等进行了讲解,并提出外交话语学科的内涵建设要将“话语政策”和“话语治理”作为突破口,推动外交话语学五大分支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在第三部分中,杨教授主要介绍了如何对外交话语进行体系建设,要有跨学科的意识,推动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精心打造“构—译—传”三位一体的外交话语体系,推动外交话语体系的区域化、分众化建设,推动外交硬话语和软话语的协同发展。第四部分,杨教授提出外交话语要作为突破口,推动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外语学科要实现实践创新,就需要与时俱进,大力推动外语学科的跨学科发展,全方位引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理念和改革模式。第五部分,杨教授向我们展示了郑州大学推动外交话语学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具体做法,主要包含申报重大项目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效应、建设学科群与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平台与学科组织、开展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服务社会、政策咨询以及国家外宣等。杨教授还鼓励在座师生:在后疫情时代,作为外语人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语言优势,推动外交话语与区域国别研究,推动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最后,杨教授还对多位师生的提问做了一一解答。

        外交话语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杨教授的讲座不仅启发大家应具备跨学科的意识与思维,同时也激励大家积极承担作为外语人的学科建设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