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青年榜样,激发青年建功立业的奋斗热情, 10月29日晚,原创话剧《何处不青山》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厅校内首演。该剧由中共黄浦区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指导,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和共青团黄浦区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和黄浦区青年联合会承办。
话剧《何处不青山》讲述了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成长、成才、成就革命理想的人生经历,是一部探讨中国青年接触、学习并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体现近代青年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原创话剧作品。
陈延年、陈乔年两位英烈的一生与国家的兴衰荣辱,与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的早期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生于外强欺凌、军阀内患的历史年代,思想启蒙于新文化运动的革新时期,成长成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阶段,牺牲于“白色恐怖”之下,是近代青年人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剧名出自毛主席的诗词《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话剧《何处不青山》由黄浦区青联委员、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萌悦担任导演,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青年教师赵韬顺、青年导演侯兆辉担任联合导演,韩丹妮、魏睿担任编剧,上海越剧院舞美设计师朱洪恩担任舞美设计,上海沪剧院灯光设计师赵云鹤担任灯光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师、跨界设计师葛永芳担任服化设计,范璟璟担任制作人和音乐音效设计,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苗小龙担任舞蹈编导,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师生担任平面设计。
《何处不青山》校内首演的演员全部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本科生,他们都是“00”后,他们用专业所学,生动形象地将英烈事迹在舞台上完美复现,完成了一场“超时空的对话”。
为了更好地读懂、演好剧本人物,同学们前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三位烈士墓前悼念,前往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参观学习,研读两位烈士的传记,从红色影视作品中寻找资料,剖析人物情感,建立人物关系。
剧中饰演革命烈士陈延年的黄钰洋来自上海师范大学2020级表演专业,作为一名青年演员,他的年龄与当时的陈延年相差无几。在对剧中陈延年的人物塑造过程中,黄钰洋一步步走近历史,走近那个时代的青年。“随着对人物的演绎和刻画,随着党课学习的深入,我已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也使我对伟大建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坚定了为中国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
演出完毕,舞台下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舞台上谢幕的邹家妮也心潮澎湃。她在剧中饰演少年余有义,还担任剧组的场记工作。“今天的伟大时代是革命先烈们用双手创造的,现在该轮到我们了。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感知时代、融入时代、推动时代,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发出最强音。”
观众洪帆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她说:“演出开始前,我的内心十分期待,因为有机会在上师大的优秀演员们的激情演绎下,重温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的成长史。在演出过程中,我的内心是感动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为了民族事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最为艰苦最为危险的革命道路。剧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也让我融入其中。在演出结束后,我的内心是骄傲的。我和兄弟二人一样,研读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应要传承红色基因,立足专业,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好理论,传播好理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观众戴音琦来自教育学院:“《何处不青山》让我看到了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为革命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们坚守信念,英勇斗争的精神也让同为青年人的我十分感动。两兄弟从无政府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其实是伴随着他们受教育的过程发生的,教育要立德,更要树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但是青年要吃苦、要奋斗的本质没有变。作为一名未来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重大的教育责任,我会不断提高能力,为将来走上教育一线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何处不青山》从去年底剧本创作开始就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为本剧宣传、演出场地等提供大力支持。中共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和市区两级党史专家多次召开剧本意见征询会,对剧本的历史严谨性进行审核。今年10月开始,话剧海报在全市人流量较大的重要商圈集中露出。《何处不青山》创作团队将吸取专家、学者、媒体及观众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对演出进行打磨。
(供稿、摄影:校团委、影视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