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训青梦圆志愿者,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对外汉语学院于三教205进行了第一次的培训活动,于四教A座202进行第二次培训活动。 首次培训活动的主题是绘本阅读。 作为整个课程的“引子”,主持人凌汨也以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为例,教大家怎样从封面入手引导孩子们对绘本的内容产生兴趣。比如,“你们从封面中看到了什么呀?”“我”“到底指的是谁呀?”从而让孩子们开始讨论,激发他们对绘本内容的极大兴趣,这样接下来的带读孩子们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 接下来,资深志愿者沈科娜为大家带读《我不想生气》。虽然一开始她让同学们把自己当作六到八岁的孩子时笑倒了一大片,让同学们学习孩子的口吻时大家也频频笑场,可她丰富的表情和生动的语气还是让同学们渐渐身临其境,体验了一次“被带读”的经历。她也通过这次带读教给了同学们很多技巧,比如带读过程中一定要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才能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绘本内容;过程中要多和孩子们互动,才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的问题一定要是开放式的,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敢说并且有话好说…… 由于课程主要面向儿童,志愿者们又十分亲切可爱,所以培训课堂的气氛也十分活跃,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投入其中。 主持人又介绍了许多绘本,如让小女孩留下感动的泪水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又比如接下来讲解的这本《朱家故事》。这故事讲的是父母与二子这样一家四口的故事,讲了父亲和儿子们极其懒惰,使得妈妈离家出走,结果他们变成了猪,吃光了家中所有的东西才等到妈妈回来,最后重新变成了人的故事。讲完整本内容后又返回到其中某张上面进行了“找找画面上有多少猪的游戏”,让同学们不禁暗叹:即使是儿童向的绘本,可有些细节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 光讲绘本是不够的,孩子们还需要一些小活动来进行巩固。于是志愿者们向同学们传授了一些经验,比如说画画,做手工,复述,分角色表演,搭积木等等。主持人也分享了一次经历:在讲完朱家故事后,她们让孩子们折一个爱心送给家里辛劳的家长们。可孩子们不许任何提醒就自发地在爱心上写下了对父母,长辈的爱意。可见,对孩子们的教育不应该是说教式的“你要这样”,而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告诉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自己理解,感受。 最后志愿者们以一个短片结束了这次的培训。短片内容是一个小朋友不停把同学们的鞋子和其他东西扔进垃圾桶里,令人不解。大多同学认为这只不过是调皮捣蛋,吸引大人的注意力罢了。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个孩子只是处于认知阶段,正在对空间进行认知与探索,想知道这个东西有多大,要多少东西才能填满。由此可知,孩子们的世界和大人真的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我们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要多多理解他们,多问他们“为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二次培训由本院的两位学姐进行,她们进行了英语兴趣课程部分的讲解。首先分享经验的学姐将她的发言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 在教学方法的部分,学姐强调了简单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适当的身体语言,让孩子们放松的游戏、视频,亲切大方的态度以及使孩子融入教学内容的鼓励启发法。总的来说,因为志愿者们面对的是孩子们,所以不能总是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而要像哥哥姐姐一样与他们亲切地交流。 然后是教学经验及技巧,以下几点是学姐能够传授给志愿者们的经验:做好心理准备,预想课堂上有能发生的情况并有相对应的措施;选择的教学内容贴近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与孩子拉近距离,多和孩子产生互动;以提醒为主,采取树立榜样法或奖励法来激励孩子;采用分组竞争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以游戏来提高孩子的兴致,活跃课堂气氛;选择易学较短的歌曲来活跃课堂气氛;和孩子们要注意眼神接触,表现出信任、鼓励、期待。 接下来另一个学姐对此进行了补充。由于是英语兴趣课程,所以可以准备英语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用英文歌曲来巩固孩子们的拼读能力,设置情景话题讨论来使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用英语动画或者电影片段来集中孩子们分散的注意力。 其次是奖励制度。因为孩子们年龄较小,有时可能会对上课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时就可以用糖果等来安抚他们。但施行奖励制度的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纪律问题,比如当孩子们为了哄抢糖果而场面失控,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些老师的威严,不能让孩子们留下课堂上可以随意走动的印象。可以软硬兼施,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不对的之后提出遵守纪律的人可以得到奖励。 另外,课前志愿者们需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授课,课后也应当就此次授课完成一份有实际内容的总结报告。 作为志愿者为孩子们上课,不仅能让大家了解如何与孩子相处,了解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更能让大家获得一些授课的技能和经验,帮助别人也能使大家的内心感到满足和快乐。同学们的心中一定会有不安,也一定会有期待,只要跨出了这一步,就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