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暑期社会实践 || 人文学子夏日实践第三章——社会调研篇

发布者:陈若千发布时间:2025-08-31浏览次数:10


夏风越窗 栽青繁荫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

社会调研篇

请查收——


基本情况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共开展21个社会调研项目,其中有8个为重点项目。百余名人文学子带着饱满的热情,在这个夏天以最昂扬的姿态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


项目概况

社会调研篇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共青团实践育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衔接,鼓励学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相关调研。

人文学子集结组成了21支社会调研队伍。他们的身影活跃在上海、江苏、重庆、山西等地,围绕“思政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劳动教育”“长三角”“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传统文化”等主题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挥洒青春汗水,凝聚向上力量。


杏坛好声音——教师嗓音健康智慧平台建设

所属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项

该项目主要从语音学和嗓音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出发,结合教师职业群体用嗓的特殊性,面向全职业周期的各类教师及师范类“准教师”群体,旨在为这一目标群体提供关于嗓音健康的全方位知识及个性化服务。

该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性方法。如语音学、心理学、教育学等。2.教师群体的深度参与。团队目前已经建立“师声护航”公众号,定期发布嗓音保护知识科普推文,并开展线下课程。3.长期行为干预与习惯培养。4.专为教师嗓音设计的课程体系。师声护航,为守护教育之声而不断奋斗。


 “师范声”微课:教育家精神引领卓越师范生实践

所属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项

本项目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教育家精神”,依托项目组前置“师道传承口述访谈计划”系列工作、学生播客品牌“师范声”、上师大的语文教育领域优秀校友资源与学术科研资源等进一步展开,通过口述访谈与师范培养深度融合的独特视角,与优秀教育工作者建立访谈或录制播客,编撰访谈集,同时在各平台投放“师范声”播客节目,并精心设计精华内容切片微课程。

本项目深入探究当前卓越师范生培养方案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了解与分析一线教师面临问题与经验思考,为现有的培养方案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促进师范生丰富对学科科研、师生关系、实践教学、职场社交等多方面情况的认识。


 知行·薪火”——基于上海红色场馆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所属主题:“知行杯”专项 知行·思政引领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拥有众多红色场馆,具有开展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当前,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思政课“火起来”,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项目旨在通过调查研究红色文化现状,以上海红色场馆为“活教材”,重点挖掘人物精神与当代青年的共鸣点现阶段,本项目通过调研考察,选取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为范例,创作以宋庆龄为核心的红色剧本杀,运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沉浸式+青年化”思政育人模式,以期形成可复制可参考的思政课范本,助推红色场馆从展示空间转型为育人现场,让红色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青少年档案游戏化互动模式接受度调查与应用设计——基于漕河泾爱心暑托班的实践探索

所属主题:“知行杯”专项 知行·传统文化

本项目通过设计融合档案知识与游戏元素的桌游,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公众对档案知识的认知度和兴趣。项目构建“设计-测试-迭代”优化闭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桌游设计,确保其在娱乐性和教育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项目成果不仅可作为档案馆公共教育工具、学校实践教学载体,更构建“档案学+游戏设计”的跨领域应用范式,推动档案专业知识从学术殿堂走向社会大众,为档案文化传承突破传播壁垒、提升社会影响力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酷暑有限 实践无限

炎天暑月 调研不止

漫长夏日难阻人文学子

在实践中留下脚步

在实践中充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