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课堂,启智润心
多元课程,激发潜能
爱与陪伴,共绘童年
7月25日,2025年漕河泾爱心暑托班第一期圆满落下帷幕。上午,在市绿化市容局打造的“分类‘新时尚’志愿我先行”和“守护生态家园,共享绿色上海”课堂上,老师将城市绿化和行道树内容编入课程,让学员们深入了解上海绿色生态空间的更迭变化,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守护生态家园,共享绿色上海的生态文明理念。
下午,学员们积极参与了精彩纷呈的“文明大市集”活动。现场设有武康大楼主题邮局&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主题邮局等10个特色摊位,涵盖文化传承、便民服务、亲子教育、科技健康等类别。学员们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文明风尚,收获知识与快乐。
本期漕河泾爱心暑托班整合团市委、团区委、街道区域单位资源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专业力量,为学员们开设了传统文化类、历史故事类、科学普及类、创意手工类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学员们在学习特色课程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难忘的暑托时光,看看学员们参与的部分精彩课程吧!
传统文化类
在“《诗经》选篇非遗唐调吟诵”课堂上,学员们通过吟诵《诗经》选篇,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与韵味,让唐调吟诵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非遗女书手工”课程则帮助学员们在动手制作中认识女书魅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与诗歌”课程结合小学的基础古诗词和绘画的方式,让学员们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故事类
在“陆机与上海的渊源”课堂上,学员们通过了解“二陆”的文化魅力与典型事迹,领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与上海海纳百川城市品质的养成之间的关联。“丝路萍踪,古道愁情”课程让学员们深入了解陆上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在“古人的夏日智慧”课堂上,学员们通过青铜冰鉴模型,了解战国“以冰镇酒”的物理降温原理,探索古人消暑智慧。
科学普及类
学员们在“3D打印笔”课堂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亲手“打印”出了形态各异的花朵、眼镜等作品,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创中乐”的目标。小米青年志愿者协会讲师团队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科技科普课“手机架构和无线充电”,学员们在互动中收获了丰富的科技知识。“格斗机器人”课堂气氛热烈,学员们积极参与机器人格斗比赛,这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体验到了竞技带来的乐趣。
创意手工类
“蓝晒手工植物邮票”课上,学员们亲手制作独特的蓝晒邮票,深入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背景,激发了浓厚的创造热情。在“趣味扭扭棒”课堂上,老师带领学员们以多彩扭扭棒为材料,通过创意编织与造型,打造出花朵、动物、饰品等趣味作品,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体验手工乐趣。
至此,第一期漕河泾爱心暑托班圆满落幕。学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尽情发挥创意,收获了友谊与自信。暑托班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是学员们快乐成长的乐园,期待第二期有更多精彩的课程,陪伴他们继续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