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是全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上海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精心策划并开展以与法同行,“典”亮青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多元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推动民法典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彰显哲法学子的法治情怀与青年担当。
5月19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在行政楼116会议室举办备课会。哲学与法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姚秋磊,法律系讲师刘睿,哲学与法政学院团委副书记、2024 级辅导员王壬君及宣讲团成员参会。姚秋磊指出基层对相关宣讲需求迫切,强调要以高质量宣讲为法治中国建设厚植青年力量。刘睿从“十一个坚持”梳理理论框架,指导成员用“概念引入+案例+知识点”模式构建课程,并分享案例获取渠道。备课会确立了核心框架,后续宣讲团将带着使命担当和专业积淀进课堂、进园区、进社区,用生动案例传递法治力量,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5月16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习近平外交思想学生宣讲团走进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开展“合作讲坛・砺教课堂”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活动。活动以法治文化为核心,宣讲团代表沈姝妍以《“未”你而来——解锁未成年人保护法密码》为题,围绕未成年人定义、四大权利、六大保护领域等内容,结合法条解读与互动问答开展法治宣讲。宣讲过程中,两位同学与台下学生热情互动、解答疑惑。此次宣讲活动实现了将理论高度精准转化为青春话语的创新实践,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思想养分,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
5月20日,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为哲学与法政学院、对外汉语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民法典专题“微分享”。活动期间,学生们深入钻研民法典条例,对具体案例展开细致解读,并设置了民法典知识问答环节,以生动且具体的方式,向同学们普及民法典知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导大家思考民法典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民法典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此次活动中,跨专业交流和多学科碰撞的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加深了大家对民法典的理解,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法、知法、用法的浓厚兴趣。
5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法学社走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开展了“民法典进小学,法治精神伴成长”主题宣讲活动。活动中,法学社成员李翔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给小学生们带来了“人格守护神:学习尊重的第一课”,让小学生们初步了解人格权、姓名权、肖像权等,并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小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化理论于实践中。李翔文通过生动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民法典知识,助力小学生们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守法意识。此次活动是学校法学社以实际行动推动民法典知识普及专项行动走深走实的体现,进一步提升了民法典普及宣传效果。
5月22日下午,哲学与法政学院参与海湾旅游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枫桥新治・红立方”党建品牌创建暨民法典宣传月主题活动。活动中,我院学生沉浸式演绎“晓燕维权路”民法典主题情景剧,将民法典中关于生育津贴保障、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法律要点融入戏剧冲突。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到法律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关键作用,既传递了“遇事找法、维权靠法”的法治理念,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为校社协同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供了创新范本。
5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携手田外初中举办法治游园会。哲法学子通过趣味问答和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引导同学们理解其重要性及自身责任。活动还设计了拼图挑战、知识竞答等趣味关卡,将法治教育融入游戏,增强互动性。此次活动彰显了高校与中学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为普法教育开辟了新路径,有助于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助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推进民法典知识普及,增强师生法治意识,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于5月27日举办“护航青春,民法典相伴”民法典主题游园会。活动巧妙融合校园特色与专业资源,精心设置三大关卡,以趣味普法形式推动民法典学习走深走实。此次民法典校内游园会让法典从文本走向师生身边,充分树立法治信仰,推动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构建法治校园、提升师生法律素养注入强劲动力。
征途万里风正劲,法治扬帆启新程。哲学与法政学院将继续致力于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和宣传者,推动法治走进人心,知法于心,守法于行。
(供稿:哲学与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