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对青年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上海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和实务研究,切实提高研究水平与成果转化效能,扎实推进上海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共青团上海市委决定开展2025年上海青年工作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方向
1.“两个结合”视域下共青团培育时代新人研究
2.智媒时代提升青年思想政治引领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
3.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争当排头兵、生力军研究
4.党的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路径方法研究
5.青少年生存状态与服务青年高质量发展研究
6.“城市年轻力”指数建构及主要城市比较研究
7.深化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和实践创新研究
8.面向新兴领域青年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研究
9.深化共青团青年工作品牌及典型案例研究
10.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年工作创新研究
11.“十五五”期间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行为趋势研究
12.青少年消费行为与观念研究
13.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发展情况跟踪研究
14.人工智能时代青年核心素养的内涵重构与培养路径研究
15.青年网络热词折射出的青年社会心态研究
16.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研究
17.上海青年思想动态特征及趋势研究
18.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展现状、需求及共青团赋能路径研究
申请人可根据以上范围(详见附件1)确定选题,也可结合研究实际对课题名称、研究重点作适度调整,但表述须符合项目定位,突出资政导向、学科视角,科学严谨、简明规范,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同等质量下按选题方向申报的优先予以立项。
二、申报要求
1.本次课题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发布立项,可认定为厅局级课题。团市委办公室、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负责进行课题全过程管理。
2.课题涉及的“青年”概念,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涉及婚姻、就业、未成年人保护及其他特定领域时,年龄界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3.全市各级团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院所、学术单位,或专家学者、青年工作者,均可以机构、团队或个人名义提出申报。个人申报需征得所在单位科研或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多人联合申报需确定1名课题负责人,负责人应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4.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报人有足够的精力从事课题研究,申报者只能以课题负责人身份申报1项课题,或者以团队成员身份参与不多于2项课题申报。担任课题负责人的,不能再担任其他课题团队成员。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其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报团队人数(含负责人)一般不超过6人。
5.弘扬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和优良作风,注重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深入一线、贴近青年,体现“站位视野高远坚定”“内容观点丰富创新”“逻辑方法严密科学”“成果转化适用有用”。
6.课题负责人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在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项等环节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有关情况将反馈至课题所在单位,且课题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报团市委相关研究项目。
7.本次立项课题所需经费均为自筹,建议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给予适当经费支持。
三、申报方式
为保证申请工作顺利开展,请各位申请人务必于7月18日12:00前将填写好的《2025年上海青年工作研究课题申请书》电子版(Word版与PDF版各一份)发送至邮箱lyue0509@163.com(无需提交纸质版),邮件名称和文件名请命名为“2025申报+课题负责人姓名+课题名称+单位名称”,由校团委审核、盖章后统一报送团市委,逾期不予受理。
四、课题管理和成果运用
(一)立项评审
1.评委会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确定课题承担机构、团队或个人。
2.拟立项结果将在上海共青团门户网站和“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公布。公示无异议后向研究团队发立项通知书。
(二)实施与结项
1.正式立项后,将对各课题研究进展进行跟踪管理,联合市青少年研究会、市少先队工作学会组织科研能力培训,开展课题组互学互访,协调提供数据平台支持。计划于10月进行中期检查,2025年12月底上报最终研究成果(不少于8000字的课题结项报告或决策咨询专报)。
2.评委会进行结项评审,确定是否通过结项及评价等第。
(三)成果应用与推广
1.将具有重要决策咨询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成果转化为内参、简报、决策咨询报告等,向团中央、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报送。
2.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文章择优推荐至《青年学报》、市级媒体理论版等刊发。
3.将结项评价优良的成果收录至年度《上海青年工作课题调研集》,并推荐参评年度“上海共青团调研奖”。
4.选聘优秀作者担任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联 系 人:梁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021-64322637
附件:
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
2025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