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法】共绘育人同心圆 赋能教育新生态 | 哲学与法政学院与华曜中学携手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实践

发布者:庄越发布时间:2025-05-16浏览次数:17

为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新路径,助力学院卓越师范生培养,2025516日,2025年合作讲坛·砺教课堂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活动在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顺利举行。

华曜嘉定初级中学校长瞿平、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吴斌、嘉定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汪金凤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姚秋磊出席,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2023级辅导员窦美霖以及2023级、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与法治)专业思政课研习团学生、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理论宣讲团与习近平外交思想学生理论宣讲团代表共同参与。



课程观摩

曜嘉定初级中学刘晓铮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公开课程,课程中,刘老师通过对待舞蹈比赛不同态度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消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再通过学习苏轼大起大落的一生,让同学们感受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培养积极人生态度的动力,最后落实到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能力。



领导致辞

华曜嘉定初级中学校长瞿平在致辞中指出,教育是聚焦于人、聚焦于人的心灵的事业,思政教育尤其如此,更需汇聚多方力量,形成育人的共同体。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姚秋磊在致辞中指出,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使理想与理想的共生,愿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中焕发生机。



微论坛与专家点评

华曜嘉定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欧柔就刘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反复磨课为例,以《如何备好一堂课》为主题,阐述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不仅要避免重创新、轻实效,还要避免重资源收集、轻资源整合。她认为一堂好课是个人匠心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吴斌在课程点评中提出,上好思政课,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注重更新本体论知识和教育理念,在磨课过程中要聚焦触动点、捕捉生成点,教学要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基于教师。



嘉定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汪金凤在课程点评中围绕素养课堂、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堂、浸润式课堂,提出教学要能够与生活结合,重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并阐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如何跨学科的思考与建议。



讲座《课堂观察》

华曜嘉定初级中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海为研习团成员们带来了一场《以焦点学生学习历程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与学习任务设计》讲座,以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为例,启发研习团成员们将德育与传统文化、学科知识相结合,以讨论话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研习团成员们受益匪浅。



宣讲团进课堂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理论宣讲团代表沈姝妍和习近平外交思想学生理论宣讲团代表张靖松分别为华曜嘉定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带来了《“未”你而来-一解锁未成年人保护法密码》和《“高质量”“小而美”:“一带一路”务实深化全球合作》两场宣讲,期间与学生们热情互动,实现了将理论高度转化为青春话语的创新实践。



研讨互动

在研讨互动环节,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展开热烈探讨。师范生围绕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观察方法等提问,教师以“孝道困境辩论”、“历史人物思辨任务单”等案例授之以渔,强调思政课应立足生命在场感,通过动态观察优化教学设计。





(供稿:哲学与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