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材学子夏日精彩大放送
青春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激昂的乐章,这个盛夏,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深刻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化材学院紧密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涵盖科技创新、红色寻访、文化传承、劳动教育等主题总计19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总计174名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其中,服务人次超过1500人,累计服务时长突破2000小时,共计被媒体报道17次。他们以青春之名,勇于担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无私奉献于国家发展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让青春的火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熊熊燃烧,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精准调研,把握脉搏
开展4项社会调研项目,内容聚焦社会普遍关注的劳动教育、传统文化、创新研发等热点问题,围绕八大“知行”主题进行探究。
窑火瓷缘——“两个结合”下景德镇瓷艺文脉的深度研析调研团队与“瓷”相会,深入景德镇,踏上了一场探寻瓷器艺术与文化价值的非凡之旅。他们穿梭于古窑遗址与博物馆之间,亲历陶瓷制作的匠心独运,感受历史文化的深邃底蕴。“窑火瓷缘”,不仅是对景德镇瓷器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更是对“两个结合”时代号召的积极响应,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智慧和担当,调研团队更是得到了“中华网”、“中国报道网”、“改革网”、“瓷都晚报”等多家媒体的收录,让“窑火瓷缘”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桥梁。
“五育并举”背景下我国劳动教育途径创新——化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价值与策略研究“五育并举”视域下,调研团队聚焦于化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七位化材学子以梦为马,线上规划明航向,资料搜集与文献综述并驱,构筑知识桥梁。以浦东新区金陆小学为实践舞台,匠心独运设计课程,让学生亲手触碰化学之奥秘,体验知识于劳动中绽放的璀璨光芒。此番调研,旨在开辟教育新径,让化学理论与劳动实践交织共生,为学生铺设一条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的成长快车道。通过实践检验,不仅验证了融合策略的可行与高效,更点亮了教育创新之光,引领学生步入一个知识与实践并重、智慧与劳动共舞的新时代。
培育心灵,点亮未来
开展12所爱心学校,其中3所为长期合作类爱心学校项目,爱心学校涉及上海、云南、安徽地区。
“梦想启航营”爱心学校云集了来自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各个院校的学生教员,在云南省贫困地区开展了为期2周的爱心学校活动。此次爱心学校活动旨在通过教员们的学科优势和科学优势,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课程包含了各个领域,包括化学、航空航天知识、环境保护知识、法律知识等,拓宽了孩子们知识面的广度、锻炼小朋友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此期间,“梦想启航营”爱心学校被“共青团宁洱县委”、“青春普洱”和“宁洱融媒”多家媒体报道。此次爱心学校活动期间,不仅仅让家乡的孩子们沐浴知识的养分,同时也通过自身的汗水为家乡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爱的温暖和关怀。
育材“趣”课堂爱心学校是与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作所创办的爱心学校,陪伴孩子们走过2022年的暑假和寒假,此次,育材“趣”课堂爱心学校携手化材“新”力量,从“心”出发,以“趣”育人,旨在深化教育“基础性”的理念,发扬“教育家精神”。
育材“趣”课堂通过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英语课程中,通过故事讲述培养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在食物的“旅行”课程中,增强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的教育;在化学课程中,激发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在石膏娃娃绘制活动中,发展艺术审美和创造力,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知识的启蒙,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普课程”研发团队紧密结合学院化学科普站的社团特色,整合学院的亮点资源,开展小学科普课程设计,以支持寒暑假期间爱心学校的顺利开展和街道小学的科普活动,致力于构建一系列高品质的特色科普课程库,打造特色课程蓄水池。
此次课程研发的目标是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为孩子们提供既新颖又有趣的科普学习体验,并借助简单有趣的实验,以娱乐的方式传授知识。旨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重温历史,红途筑梦
开展5项红色大寻访活动,足迹遍布上海10余个纪念馆、旧址等。围绕寻访革命历史足迹、回顾历史发展、探索红色教育革新等问题进行线下寻访。
红色印记·上海三馆行团队的三位青年以赤子之心,穿梭于历史长廊,探访青年团与党的初创圣地。他们于旧址间寻觅光辉足迹,每一砖一瓦皆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智慧,每一次凝视都是对五四精神的深刻致敬。此行不仅是时空的穿越,更是心灵的洗礼,让青年们在历史的镜鉴下,感受到责任之重、使命之光。此次寻访,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青年一代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将感悟融入日常,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共绘新时代青春华章的光辉起点。
寻奉贤之根,扬科技之魂四人小队,秉红色大寻访之帜,自奉贤规划资源展馆启程,穿梭于“历史”与“未来”之间。他们踏寻奉贤文化之根,感悟先辈英魂之烈,于沈陆村忆红居烈士遗址前,让历史的回响激荡心灵,唤醒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与责任担当。接着前往东方美谷工业园区,目睹科技创新之翼,产业繁荣之景,心中燃起投身家乡建设、共绘未来蓝图的熊熊烈火。此番旅程让成员们在实地探索中深化认知,拓宽视野,将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深深镌刻于心。他们承历史荣光,踏光辉历程,用行动诠释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内涵。
热情服务,展现风采
持续第5年开展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场馆志愿服务项目,暑假场馆志愿服务活动共计211人参与,累计服务时长350小时。
本次场馆志愿服务项目充分体现了上海师范大学化材学子的无私奉献和志愿精神。志愿者们依照各场馆的具体要求,提供了特色鲜明的服务,例如在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志愿服务中,任务包括人工检票二次核验、游客行李寄存以及服务台日常工作,为游客打造了一个安全与舒适并存的参观环境。而在上海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致力于整理图书、解答读者疑问,营造了一处优质的阅读氛围。
此次场馆志愿者活动不仅构建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而且让志愿者们从实际出发,从日常小事做起,感悟“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的实践精神,展现青年热血力量。
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化材学子们
投身于热情似火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
锻造思维、拓展技能、开拓视野、提高修养
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持续传承社会实践精神,贡献青春热血
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