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座谈会

发布者: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18-01-23浏览次数:435


 118日,校长朱自强与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团队师生亲切座谈,获奖学生代表、指导教师代表,学工部、研工部、人事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交流。会议由校团委书记潘黎勇主持。

朱自强代表学校向全体获奖学生、指导教师和组织者表示祝贺和感谢,指出作为一所以文科见长的师范类学校,能在挑战杯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彰显了我校学子的拼搏精神与挑战情怀。朱自强勉励学生,第一要拥有自信态度,有了信心才能确立远大坚实的目标,才可以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第二要具备创新意识,成长学习的环境并不仅限于课堂,要在学校提供的教学之外主动地去拓宽知识面、开阔新视野;第三要提升学习能力,可以向老师学习、向家长学习、向同学学习,可以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不断让自己深入科研项目,探索瓶颈、解决问题;最后要将科研与挑战的精神贯穿始终,在比赛期间对待赛事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而在比赛之后则要学会反思与总结,挑战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孙伟华是来自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他指导的《一张地图、一座城市、一种文明——以上海首张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地图开发为例》项目斩获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国赛的特等奖,刷新了我校“挑战杯”参赛史上的最好成绩。孙老师谈到,带大学生做科研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要在指导学生科研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项目从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大赛起步,历经大学生创新项目,再到现在的“挑战杯”,一路以来,归功于团队成员的凝心聚力、学校各级部门与学院的共同关心,更是我国重视生态教育、打造生态文明社会的宏观理念在实践平台上的直观应用体现。

校团委副书记何佳从赛事组织方角度,就“获奖不易”、“效应明显”、“未来可期”三个方面分享了大赛体会。作为全国大学生顶尖的科创奥林匹克竞赛,面对全国顶尖高校学子,我校连续多届取得优异成绩实属不易,这得益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挑战杯赛事、部门学院协同合作成效逐渐显现,也是指导教师和团队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好成绩的带动效应明显,在校内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参赛氛围持续加强,对于加强校内科创氛围、培育创新人才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未来,团委作为赛事的组织方会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建立体制机制,加强与各部门、各学院的协同,加强与赛事指导老师的联动,并同步扩大获奖群体在学生中的示范效应,让挑战杯、创青春赛事成为学生科创事业的大舞台,以挑战精神引领学生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在项目团队交流环节中,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代表卢欣讲述了自己做《农村义务教育中德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四省(市)五市为例》项目的初衷及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虽然科研的道路总有艰难,但正因为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才有了最后丰硕的成果,其言谈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深深感染了在座师生。来自数理学院的本科生代表赵炎亮的《一种新型仿生光学防伪标识》项目从雏形到结项历时两年多,改稿十几次,是学院的大力领导、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团队成员的精诚团结才让这个项目最终走进挑战杯决赛并收获精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而这场创新大业的主力军正是青年学生。正如朱自强校长所言,要将包括“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在内的一系列科研赛事作为大学生提升能力、开拓视野的重要舞台,让更多的学子走到“挑战杯”中来,秉持科研精神、发扬实干作风,坚持梦想、坚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