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跨文化能力的理论视角——戴晓东副教授学术专题讲座

发布者:郝思嘉发布时间:2022-05-31浏览次数:23

2022518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戴晓东副教授为全体研究生带来题为“跨文化能力的理论视角”的线上讲座。

戴晓东老师首先介绍了跨文化能力理论的基本定义。跨文化能力理论是对跨文化能力的意义、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过程的科学的一般化的解释。跨文化能力理论的发展分主要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接下来,戴晓东老师向同学们解释了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针对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主要分为以下四种:1)跨文化能力由情感能力、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认知能力强的跨文化交际者在情感层面上与目的语文化交流的动机更强烈,表现出积极的交际态度;同时,情感上对目的语文化持积极态度,学习目的语和目的文化的动机强烈,通过掌握目的语交际系统促进了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良好的交际技巧。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意识、态度和技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拥有丰富的知识未必能够圆满的完成交际任务,因此得体的交际行为和熟练的交际技能非常重要。交际技能的提升也需要交际者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训练和提升。3)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动机、认知、行为、语境、结果四个要素。个体的交际动机会随着跨文化交际知识增加而增加。此外,与目的文化是否有过接触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意义重大。与目的文化的交际者建立.信任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一般来讲,与当地人接触越多,了解对方文化知识就越多,与对方文化接触的紧张感越低,交际动机就越强。4)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分为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交际能力包括上述第二种分类里的态度、知识、解释与联系的技能和发现与互动的技能。而作为跨文化交际者,我们要注重发展自己的多元文化能力,注意在交际中不同交际对象的文化差异。同时,在跨文化能力理论的研究中存在着西方视角和非西方视角的分野。其中在西方跨文化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理论经历了由族群中心主义向族群相对主义的转变。但近年来由于西方理论无法解释一些非西方交际行为,非西方视角获得了长足发展。最后,戴晓东老师整合东西方跨文化能力视角的优点,提出主要包括情感、认知、行为和道德四项基本要素的文化间性视角下的跨文化能力模型。

        此次讲座逻辑清晰,内容丰富且实用。讲座尾声,戴老师还以问答的形式与同学们交流感想,并结合实际解答了大家的疑惑。本次讲座后,同学们跨文化能力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均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