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理雅各《诗经》译注辩证” ——丁大刚副教授专题讲座

发布者:郝思嘉发布时间:2022-05-31浏览次数:16

2022517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丁大刚副教授为全体研究生开展主题为“理雅各《诗经》译注辩证”的线上讲座。

首先,丁大刚老师介绍了理雅各的生平往事,展示了代表理雅各两个阶段人生的画像,以帮助同学们了解理雅各的两个重要身份:传教士和汉学家。随后,丁老师阐述了国学大师辜鸿铭和法国学者若瑟·佛莱什对理雅各的批判性评价。针对“理雅各呆板的文体风格和拟古的遣词造句是否真如辜鸿铭所言是理雅各缺乏文学感知力”以及“理雅各的评注就真的没有思想性,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只是中国传注的简单堆砌”这两个问题,丁老师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辩证分析。首先要明晰是理雅各阅读了哪些中国经学典籍著作,翻译时参考了哪些底本注释。丁老师指出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通过文献学的考察,了解理雅各注释所引文献及人物,辨析其选择传注的标准及解经倾向;其次是弄清楚理雅各是如何阅读中国经书,如何利用注释与中国传统传注辨读;再次是知晓理雅各在阅读中国经书时是否领悟到其价值所在,是否有不同于中国人的独特感受和阐释。丁老师认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阅读理雅各中国传统经学的注疏,以此揭示理雅各到底有没有批判力,有没有将思想见解融入到他的注疏和翻译中。

接下来,丁老师对以上问题详细展开说明,首先是考究理雅各英译《诗经》的真实底本,以文本对勘为基本方法,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争论较大的理雅各两个中文底本进行对比分析。其次是考证理雅各所参考的注本及其他文献。纵观理雅各的参考书目,丁老师论证理雅各是想把自己的译注做成一个汉、宋兼采,又充分利用清代考据学陈国的“更具批判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的《诗经》英文传注。随后,丁老师以《静女》一诗为例,说明理雅各如何以批判的眼光援引诸家之说参与中国的注疏传统,如何与中国经学家对话。通过对比分析理雅各和其他翻译家的《静女》译本,可以看出理雅各还把《诗经》作为文学来读,通过《诗经》文本,体味隐含其中的世俗人情,欣赏《诗经》所描绘的诗意世界。

最后,丁老师言及理雅各译注《诗经》熔铸汉学、义疏学、宋学乃至清学,博大精深,意蕴丰富。理雅各以一个“西儒”的眼光和西方汉学的背景,对中国经学传统展开批判性解读,其说诗解诗的方法独到,体会深刻,判断有力,抉择分明,只有在这样扎扎实实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译本,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本次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丁老师讲解深入透彻,分条析理,层层深入,引发大家辩证思考和分析。丁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同学们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