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项目获奖!我校学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中斩获佳绩!

发布者:李 悦发布时间:2023-11-01浏览次数:20

1027日至31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本届“挑战杯”以“科创筑梦、挑战未来”为主题,全国共有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竞赛。经过前期的辛勤备赛,师大学子再一次展示出踔厉奋发、追求创新的优良品质,在主体赛和红色专项中共有9个项目获奖,其中主体赛获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红色专项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刷新学校在红色专项赛道的历史最好成绩。


关注社会热点,追求锐意创新

作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赛期间,副校长李晔前往贵州大学指导参赛项目,慰问参赛师生,勉励同学们顽强拼搏、赛出水平,展现师大学子勇于挑战的青春风采。

此次我校申报国赛主体赛的项目主题鲜明、类型丰富,涵盖文明文化、民生福祉、发展成就、中国之治、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经过现场布展和答辩问辩,教育学院作品《“双减”落地有“申”,课后育人花开--上海市小学课后服务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推进》和学前教育学院作品《中华文明之芽:数字时代博物馆少儿教育资源研究与应用》荣获国赛二等奖。“‘双减”落地有‘申’”项目团队聚焦“双减”政策下上海市小学“5+2”课后服务模式,通过实践探索建立大学-小学、一线-政府、小学-小学三大桥梁,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课程输入输出的体系平台,形成“家校社”育人链条。“中华文明之芽”项目团队在研究我国204所国家一级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以“数字赋能,个性化反馈”为理念,开发“2+X”数字时代博物馆少儿教育资源体系,在少儿心中埋下文化自信之种。

此外,人文学院作品《青春不迷“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课程开发与实践》、美术学院作品《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与实施路径--基于9省市89()乡村学校的实证研究》以及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作品《中国“粒”量——智能化种粒表型检测技术与平台》荣获国赛三等奖。


牢记初心使命,不断追求卓越

本届“挑战杯”搭建“1+1+2”赛事整体架构,其中红色专项活动鼓励参赛学生上好一堂红色课、组建一支实践团、形成一件好作品、开展一次交流会,以小切口实现大覆盖,通过赛事赋能基层团组织。此次我校在该赛道中共有4件作品获奖,其中教育学院作品《追寻毛泽东红色足迹,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荣获国赛一等奖,取得我校在该赛道的历史性突破。团队聚焦伟大建党精神与毛泽东之间的关联性认识,通过绘制红色地图、循迹革命根据地,策划主题宣讲,并开发形成红色剧本杀、沉浸式红色情景剧、红色影视配音等24个红色主题活动方案,引领青年在传承中奋勇向前。人文学院作品《破解红色“密码”,注入时代活水:中学红色经典教育实践路径的研究与推广》荣获国赛二等奖,教育学院作品《四渡赤水,奋勇向“黔”——四渡赤水精神的时代意蕴及传承创新路径》和影视传媒学院作品《青春对话信仰——一场与革命先烈的跨时空对话》荣获国赛三等奖。

此次全校共有100余项作品申报红色专项活动,40余件作品入围市赛,师大学子通过社会实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新时代发展成就,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我校依托红色专项开展大思政教育,强化实践育人,校级赛事组织发动更加活跃,越来越多的师大学子踏上挑战之旅。


校院携手并进,师生凝心聚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届“挑战杯”工作,自去年9月启动项目孵化工作以来,举全校合力,坚持并完善全过程跟进支持、全方位资源匹配的备赛模式,助力项目团队明确目标,找准方向,着力提升项目质量和水平。校团委协同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做好赛事的申报和指导工作,开展项目组会、推进会、答辩评审会等百余场,进一步规范校赛评选,提升参赛体验,并针对今年比赛的新变化新规则进行针对性指导交流。各学院也将组织参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始终秉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全情投入、热情高涨。

挑战杯”竞赛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面向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课堂、提升青年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的有形载体。未来我校将持续提升科创赛事育人功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立大志、担大任,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师大的青春力量。


(供稿、拍摄: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相关单位)